安豐明清古街位于江蘇省東臺市安豐古鎮(zhèn)老街南端,由南石橋大街河北玉街兩段組成,是安豐“七里長街”保留最完好的一部分。全長378米,中間一段保留石板街面。街東有巷道7條,街區(qū)內有省文保單位—鮑氏大樓,鹽城市文保單位—吳氏宗祠(明末清初鹽民詩人吳嘉紀家祠),名人故居—畫家戈湘嵐、開明人士錢乾、教育家侯湘石,等。
安豐鎮(zhèn)早在唐開元年間就建鎮(zhèn),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。安豐原名東淘,因為臨海所以經(jīng)常受到浪潮的侵襲,民不聊生。到了北宋時期,范仲淹建造了范公堤,抵御海潮,才改名為安豐,寓意民安物豐。
安豐鎮(zhèn)坐落于古運鹽河——串場河畔,安豐鹽場明清時雄踞“淮南十大鹽場”之首,是八方商賈云集的鹽業(yè)集散地,建成有七里長街、七十二個半廟堂、千家店鋪?,F(xiàn)在的安豐古街是“七里長街”南段保留較為完好的一部分,全長近千米。
安豐古街還是明代鹽民哲學家、泰州學派創(chuàng)始人王艮和明末清初愛國詩人吳嘉紀的故里。
據(jù)記載,“揚州八怪”之一的鄭板橋曾經(jīng)也在古街上求學生活過幾年,因此安豐古街上建有鄭板橋生活館。目前,在這條古街上保存最完好的古建有著名的鮑氏大樓,建成于1850年,為清末秀才鮑蘊皋的祖先鮑志遠建造。其布局井然、營造精巧、雕飾質樸,體現(xiàn)了古代徽式建筑與蘇北民居文化的相互滲透與融合。大樓由錢莊、當鋪、店鋪、住宅、花園和庫房組成,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,計房105間。
另外,吳氏家祠、萬氏古宅、郝氏古宅、朱家大院、曹家大院、錢維翔故居、袁承業(yè)故居則星羅棋布于明清古街九壩十三巷之中。
安豐鎮(zhèn)在榮膺蘇北首家中國歷史文化名鎮(zhèn)后,又先后創(chuàng)成全國重點鎮(zhèn)、中國首批特色小鎮(zhèn)、全國美麗宜居小鎮(zhèn)、國家生態(tài)鎮(zhèn)和國家衛(wèi)生鎮(zhèn)。目前,爭創(chuàng)的全國文明鎮(zhèn)已經(jīng)公示結束。
安豐古街上常年舉辦民俗表演、展示傳統(tǒng)工藝,豐富旅游元素,古街上舉行了旗袍秀、民間藝人表演,還請來臺灣的戲班、四川的藝人表演拿手絕活。
古街年接待游客超過60萬人,在發(fā)展旅游業(yè)的同時古街創(chuàng)建美麗宜居幸福小鎮(zhèn)。
早在500多年前,我國東南一帶崇尚“家有王氏之書,人傳安豐之學”?!巴跏稀薄}民出身的明代哲學家王艮、“安豐”——王艮的故里,蘇北通榆文化帶上的千年古鎮(zhèn)、“安豐之學”——王艮提出的“百姓日用即道”、“以百姓日用之道為本”的樸素唯物主義命題??梢?,當時安豐經(jīng)濟之繁榮,文化之燦爛,王艮思想影響范圍之廣大。
安豐這塊古老的地方,有著悠久的歷史,最早的文字記載起于距今1280年的唐開元元年(713年)。據(jù)考,安豐初名東淘,地瀕滄海,常遭海濤侵襲,致使地方不寧,民不聊生。至北宋仁宗天圣五年(1027年),西溪鹽倉監(jiān)范仲淹率民夫,修海堤,以擋海潮,方改名安豐?!鞍病痹簿訕窐I(yè)之意,“豐”寄豐衣足食之愿。為實現(xiàn)安居樂業(yè),豐衣足食之愿望,安豐人民搏擊海濤,燒囟煎鹽,推動了歷史前進。
至清嘉慶年間,安豐已有19694家灶戶,48413名灶丁。鹽業(yè)發(fā)達帶來集鎮(zhèn)繁榮、商業(yè)興旺,形成了一條南北走向的七里長街,路面皆磚石鋪砌而成。街道兩旁,屋宇鱗疊,商賈輻輳。街道東側海河為水路鹽運要道;街西串場河直達長江。街道兩側有東西貫能通巷道13條,兩河之上架設16座橋梁,交通運輸十分便利,遠近商賈,云集于此,店、行、坊、館遍設古鎮(zhèn)。全鎮(zhèn)有純商業(yè)行業(yè)40多個,店鋪800多家,商販2300有余,經(jīng)營棉布、酒醬、八鮮、南北貨、鮮肉、茶葉、家具、中西藥品、瓷器等幾千種商品,收購棉布、糧食、草鞋、鮮蛋等農副土特產品,生產食油、糧為、茶干、茶食、糕點、旱煙、首飾等幾百個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。
悠久的歷史,發(fā)達的交通,繁榮了古鎮(zhèn)的經(jīng)濟,孕育了古鎮(zhèn)的文化。值得安豐人民自豪的是古鎮(zhèn)擁有永載史冊的鹽民哲學家王艮和平民詩人吳嘉紀。王艮(1483-1540年),字汝止,號心齋,出身鹽丁之家。在那世態(tài)動蕩,民不聊生的歲月里。迫于生計,王艮曾19歲、23歲、25歲時三度販運食鹽,商游山東,拜謁孔廟,發(fā)奮說:“孔子是人,我亦是人”。
從此,開始了對人生哲理的獨特探索,38歲時拜王守仁為師,從關心人民的經(jīng)濟、生活出發(fā),提出了“百姓日用即道”和“以百姓日用之道為本”的樸素唯物主義命題。吳嘉紀(1618-1684年),字賓賢,見解超人,州試第一。1645年4月,清軍攻破揚州古城后,吳嘉紀隱居家鄉(xiāng),專工詩作。其家貧,僅有破屋數(shù)椽,不蔽風雨,自顏其居為“陋軒”。他苦吟欺騙中,著成風格健勁,語言樸素,反映鹽民、災民疾苦、揭露清軍暴行的《陋軒詩》。如描寫鹽堿地民勞苦的《絕句》:“白頭灶戶低草房,六月煎鹽的烈火旁。走出門前炎日里,偷閑一刻是乘涼”,詩人以“炎日”之“涼”,烘托出六月煎鹽之苦,成了詩歌史上的絕唱。
王艮、吳嘉紀的刻苦求知、嚴謹治學的精神代代相傳,據(jù)《揚州府志》等統(tǒng)計,明、清以來安豐有進士、舉人逾百名,有著述者達22人,著作30余部,其中代表性的有袁承業(yè)的《明儒王心齋先生全集》、王元的《投壺譜》、《大學淺臆》、王大經(jīng)的《獨善堂文集》袁嘯竹的《嘯竹詩鈔》等。載入《辭?!返挠?人,載入《中國名人大辭典》的有3人,載入《中國美術家大辭典》的有5人。《東臺市志》收錄了全市39名歷史名人,安豐就有10人。
本站聲明: 本站《安豐古街》由"程先生╮"網(wǎng)友投稿,僅作為展示之用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; 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來信告知,我們會盡快刪除。